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立冬」,也是正式進入冬季的開始。關於立冬有許多典故與習俗,多半與禦寒、保護身體有關。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的是寒冷的北方地區,為了避免人們的耳朵凍傷,醫聖張仲景便發明了餃子。據說吃完後不僅暖呼呼的,耳朵也不再凍壞。 今年,南屯幼兒園特別以這個故事為靈感,舉辦立冬品嚐與製作餃子吊飾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感受立冬節氣的意義。
活動一開始,由教學組長介紹立冬的由來與意義,並分享「張仲景與餃子」的故事,讓大家了解古人如何透過食補增強抵抗力,來對抗冬天的嚴寒。隨後,學校也準備了特別的「玉米餃子」,讓孩子們一邊享用美味,一邊回味這段溫馨的傳說。吃完餃子後,進入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餃子吊飾創作。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有黃色、綠色、粉色、紫色、藍色與白色。接著將黏土搓成小圓,再用雙手搓成與大拇指相似的圓條,作為餃子的基本形。之後放入模具中,雙手輕壓合上,漂亮的餃子造型便完成了。不過,這還沒結束。為了讓黏土餃子變成立冬限定的小飾品,孩子們拿著作品進入最後一步—組裝鑰匙圈。他們先在接合處塗上白膠,再小心地將金色鑰匙圈插入餃子中固定,靜待黏合完成。等到乾透後,一個個獨一無二、可愛又具紀念意義的立冬餃子吊飾就誕生了!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品嚐美味的餃子,還能親手創作屬於自己的餃子吊飾,寓教於樂地體驗了立冬的節氣文化。松鼠班幼生阮羿淨說:「立冬要吃餃子,暖暖的耳朵就不會爛掉!」水獺班幼生許凱甯說:「我喜歡我的餃子鑰匙圈,我做得很漂亮!」瓢蟲班羅云伶老師分享:「『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水餃的形狀就像是自己的耳朵,在冬天裡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耳朵才不怕凍傷;幼幼班的孩子們透過製作輕土水餃,來一起體驗立冬節氣氛圍,大家小心翼翼的將自己壓好的水餃捧在手心裡,認真保護自己的『小耳朵』,也在立冬這天有個可愛有趣的回憶。」
蜜蜂班柯婉如老師也表示:「今天帶幼幼班孩子參加『立冬吃水餃、做水餃吊飾』活動。孩子們第一次知道立冬可以吃水餃,增廣見聞,也讓老師發現,原來除了平常以為的吃藥膳補冬,還有這麼特別的傳統。品嚐熱騰騰的水餃時,孩子們開心又滿足,之後做水餃吊飾時,小手搓一搓,壓一壓,孩子們都認真完成自己的作品。像這樣的節氣活動在現代很少見,有機會安排孩子參與,真的讓孩子很幸福。」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今年學校舉辦了『立冬活動」,讓孩子了解立冬是秋天與冬天交替的日子。活動中,小朋友不僅能品嚐美味的餃子,還有機會親手製作『餃子吊飾』。當孩子們完成作品時,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迫不及待地想帶回家。透過這次活動,讓孩子認識冬天即將來臨的重要節氣,也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迎接溫暖又健康的冬天。」園長陳議濃表示:「立冬是一個特別的節氣,雖然不如冬至那樣廣為人知,但它提醒大家要開始注意保暖。透過『立冬』的活動,不僅讓孩子了解冬天的開始,更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預防噌並。無論是典故還是習俗,都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節氣的文化與樂趣。」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