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屯幼兒園的課程特色之一,是憑藉著擁有專屬的後庭院,因此可以充分給予師生空間,各班擁有各班的食農活動。因此,相較一般人對於庭院的認知,並不是整整齊齊的平整綠地或花草,取而代之的是,在這裡的庭院則是一區一區種植著不同的作物,而這些作物也代表著班級的課程主軸,伴隨著活動的進行、作物的生長而有不同的調整與變化,展現活絡的課程生命力。
而其中山羌班最近種植玩具南瓜,為此還開墾了頗具規模的菜圃。而這些南瓜是師生們從南瓜種子就開始培育,從一開始的水培方式,到後來長大後,在移植到土壤以土培方式來照顧。為了能讓南瓜便於管理,他們也在菜畦上蓋上黑布,讓雜草不會叢生、也不會吸取養分。而這一些作法,都是歸功於師生對於南瓜有了徹底的研究與瞭解,在教室裡也有購置有關南瓜的工具書,讓孩子能夠獨自學習與發現解決問題。因此每當發現有種植問題時,孩子們都會有主動想要尋找答案的習慣,透過書籍或者上網搜尋,以瞭解當前問題狀況並找到解決策略。
日前,孩子們特別研究玩具南瓜,也特地搭建支架,幫助它們長大之後可以順利攀爬。不僅如此,孩子們還利用落葉堆肥水與將蛋殼打碎,幫助作物們施肥;對南瓜照顧的用心,真的可謂是進最大的努力。而他們又想到之前的作物有被小鳥啄掉的經驗,因此山羌班師生很擔心問題再次重演。所以與家長募集桌罩,透過蓋住幼苗的方式來防止小鳥侵啄;另外也吊掛光碟片在菜畦四周,利用光的反射來嚇唬小鳥。而這一些,都是師生不斷累積經驗與知識,在透過團體討論所想出來的方式。
而且山羌班也非常具有科學研究精神,一畦有設置防鳥裝置、另一畦則沒有,想透過比較對照的方式,來實驗他們的方法是不是有效,足見其課程非常有內涵。蕭心慈與游芷欣老師兩位老師說道:「說山羌班在種植部分,嘗試和失敗是前期常見的情況,慢慢摸索、找資料和各種嘗試來調整到種子成長並有所收穫。從種子開始播種有好多種方法,老師也從中學習,詢問專家意見調整到適合我們班的方式。」
開墾土地真是不容易的事情,深刻感受到農夫們的辛苦。整地和挖土兩件事情,讓孩子們不亦樂乎,孩子們覺得像是在挖土或玩沙,幼生梁以昕說:「我覺得挖土整地不會累,就當作像玩沙一樣。」過程中,遇到菜園里的小客人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如:雞母蟲、金龜子、和毛毛蟲等昆蟲,一起開啟孩子和老師的知識庫,一邊動手墾地,一邊認識不同昆蟲。當遇到阻礙-樹根和大石頭時,孩子也不輕易放棄,想辦法把樹根和石頭清除,幼生楊秉睿想到要放大招,如同玩遊戲時需要升級打怪一樣,放大招來對付堅硬的石頭,還是需要用力敲敲打打及使出吃奶的力氣,更可以號朝同伴分工合作才能通過石頭這一關卡。也感謝有家長的幫助讓山羌班可以新增利器,協助推進山羌班能更順利種植。當南瓜苗慢慢成長茁壯,大家真的很開心!希望南瓜苗可以健康成長讓我們大豐收。
陳議濃園長說:「山羌班整個種植南瓜的過程充滿著思考與實作,再遇到問題時,總是能透過網路或工具書尋找線索與知識,然後再透過討論決定方向與作法,全班在一起實作與實驗,真的是非常棒的課程進程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