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教育分享 > 教育活動報導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水瓢花園 小幼聯手開種

水瓢花園 小幼聯手開種
水瓢花園 小幼聯手開種

    南屯幼兒園之前修剪樹木後,校園掉落不少殘枝。學校發動師生一起整理恢復校園,並且將庭院的樹枝分類,比較粗、完整的樹枝將其堆放在一旁。並且利用這些天然資材製作了一個提更落葉堆肥的碳耕區,提供給酪梨樹最天然的養分。除此之外,水獺班的孩子們也利用剩餘的樹幹圍出一個花園區域,活用庭院裡的空間與自然資源。而這花園地經過堆肥與鬆土,在養地一陣子之後,終於要展開了第一次種植。而這個契機,是瓢蟲班帶來了亞馬遜百合鱗莖,這種大葉且無須全日照的觀賞類花卉,也剛好符合花園位置的環境條件,因此兩者一拍即合,也開啟了首次幼幼班與小班合作的課程活動。

    不過對於從未開墾種植過的地方,要能讓它順利生長,土質的準備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兩班師生決定要先來將花園做最好的土壤改造。因為一開始這塊花園也有經過落葉堆肥的滋養,所以孩子們先用水將花園澆濕,除了幫助落葉加速腐化之外,也讓它更貼合底層。緊接著,孩子們學習拆封布袋,透過拉動繩子,咻一聲就把袋口解開,然後再一起合力搬到花園旁,將袋裡的介質基土倒進去。經過幾輪傾倒之後,再用鋤頭將基土平均推開。但憑這樣還不夠,土壤還不夠深。所以又再開封培養土,第二輪再多次加入花園,讓整個土質互相混摻,變成最適合種植的土壤。

    完成了土質改造後,接下來就是要挖掘種植的坑洞。孩子們就地取材,拿起旁邊的樹枝,開始在土壤上挖洞。因為土質鬆軟,所以要不斷以畫圈方式做出一坑坑適合鱗莖大小的洞。之後兩班分組一起合作,再將鱗莖種植下去,再用雙手將土覆蓋上,完成了亞馬遜百合的移植。而最後階段,孩子們再次為整個花園澆水,幫助其濕潤、促進生長。而這個花園兩班也互相約定,要彼此共同照顧,並取兩班名字命名為「水瓢花園」。

    有了花園之後,師生都非常期待它們能茁壯成長,感受它的翠綠芬芳。水獺班幼生謝蕎衣說:「我有跟弟弟妹妹一起搬袋子,我出很多力,他們就可以出很少力。」瓢蟲班幼生蔡風希說:「要把球球(鱗莖)種進去,土埋起來。」水獺班李佩珊老師說:「今天帶著幼兒進行種亞瑪遜百合,距離上次蓋好花園後是首次種下植物!在介紹時孩子們還會問「會很香嗎?」開始期待種下的百合球根!在活動中讓幼兒利用小組的方式和瓢蟲班的弟弟妹妹一起進行澆水、倒培養土、幫球根挖洞、種下球根,最後用像下雨的方式澆水。透過小組合作,增進幼兒間互助合作的能力!就讓我們用愛的力量讓百合球根順利長大吧!」瓢蟲班蔡敬萱老師說:「從倒土壤到翻土,再到挖洞、埋球莖、澆水……等等都由孩子親自體驗及種植,這次大家很踴躍舉手說要幫忙,不管什麼任務都難不倒他們!之後澆水及照顧的任務,相信孩子們也會收穫滿滿!也謝謝園長爸比和嘉嘉老師的協助和帶領,讓孩子們有不同的體驗,也越來越愛大自然!」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今天難得是小班水獺幼幼瓢蟲聯手活動,這次任務就是把荒涼的校園角落變成小花園,但因為學校土太沒有營養了需要小孩們幫忙把土變營養,小幼們團結合作搬運土壤、鋪土、挖土攪拌到種植亞馬遜百合下去,小幼年紀小但不喊苦唷!所以有完成這次任務,並且這次花園名稱決定要取「水瓢花園」相當的有趣~」陳議濃園長說:「很多時候學校裡有很多閒置的空間,或者是常被遺忘的雜亂空間。但透過像這次水獺班與瓢蟲班兩班師生的合作,不僅幫環境優化,更充分善用原本自然資材,將問題轉換成成果,更是友善環境應該要走的方向。而且這次小幼兩班合作,更是第一次的跨年齡班級合作,這對於課程整合與彼此交流,也是一大嘗試與美好經驗。」

相關圖檔

相關連結(或延伸閱讀)

  • 市府分類: 教育文化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10-26
  • 發布日期: 2023-10-26
  • 發布單位: 臺中市立南屯幼兒園
  • 點閱次數: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