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教育分享 > 教育活動報導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庭院挖挖挖 窯土製作DIY

庭院挖挖挖 窯土製作DIY
庭院挖挖挖 窯土製作DIY

    烘窯是以前農忙社會,在稻米收割後,常會在田裡進行的一項活動,同時也是慶祝當年順利收穫。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農田比例快速消失,烘窯逐漸變成一種商業休閒活動,不僅難以在生活之中隨處體驗,也失去了原本的農村氛圍。而在南屯幼兒園,剛好最近小班群要進行校外教學,會前往清水區舊庄里進行染布活動,同時也會藉這機會去探訪當地的特色紅土地瓜園,並且挖地瓜帶回來學校。也因為有這樣的契機,師生們想是不是能讓地瓜的體驗活動更多,讓孩子們有更有趣的童年。

    不過這個想法要實現之前,也要先克服田土問題;農田因為有稻梗所以容易固定型態,挖起來就能自動成塊,便於一塊塊堆疊成窯。但是一般的土質鬆軟散狀,是不能直接挖出來使用。因此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師生們利用沒有用到的美植袋來幫助塑型,讓土能夠成為一塊塊的窯土,以來實現校園烤地瓜的這個不可能願望。

    首先,大家在庭院尋找一塊土質比較黏密鬆軟的土,然後先在上頭澆上水,讓泥土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讓質地更為鬆軟好挖。濕潤好了之後,孩子們開始拿著小鋤頭或鏟子,開始努力挖土,並且把挖好的土放進每植袋裡裝好。挖的過程裡,孩子們越挖越有趣,也體驗了泥土的獨特觸感;偶而挖到蚯蚓或者雞母蟲,反而覺得有趣而不會感到害怕。有些孩子甚至用雙手來捧土,增進裝土的速度。

    就這樣大家輪流接力挖土之後,慢慢的地面也出現了一個大洞,窯的底部配合挖掘過程自動形成。而挖出的土不僅要裝在袋子,也要用手拍實壓緊,讓整個土塊更為結合。最後大家在合力抬去陽光充足的地方,接受太陽的曝曬,加速其乾燥與塑型。就這樣,用人工窯磚準備工作順利完成,師生們也很期待曝曬完後的成果。

    而乾燥後的窯磚,也會持續曝曬增加它的硬度,等待下週校外教學摘回的地瓜,準備來場烘窯大會。樹蛙班幼生蕭壹旃說:「我有幫忙裝土,我都不怕髒。」水獺班幼生黃可晴說:「我們有成功幫袋子脫衣服,做成大蛋糕(窯磚),我們好厲害。」水獺班王雅雯老師說:「以前的農業社會,常利用稻田休耕期間,在空曠的田裡焢窯。從堆窯、撿柴、...到開窯,再挖出香噴噴又熱騰騰的地瓜,回憶起這焢窯真令人懷念呀!焢窯時,要利用曬乾後的土塊來建造,今天孩子事先準備了焢窯的工作,大家一起幫忙挖土、鬆土、抬土...。雖然弄髒了手、鞋子,仍然樂在其中,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唷!」樹蛙班詹雯詠老師說:「感謝校園的土地又再次提供我們很好資源,孩子和老師們都是第一次體驗挖窯土,挖土時有些孩子們怕弄髒,但老師們陪他們身邊,輕輕握著孩子的手,嘗試捧著泥濘濕土後,孩子們好開心,更努力地完成我們的做窯土小任務,透過實際上的,又讓我們體驗到不一樣的課程,真的很棒。」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因為要舉辦烤地瓜活動,所以請水獺及樹蛙小朋友要自己先來蓋控窯土房子,但發現到用泥土要曬成磚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情,所以小孩們不停挖呀挖~把土放進袋子裡面曬太陽,過程中孩子要不怕髒及出力才能完成這次任務。水獺班樹蛙班孩子一開始都很拘謹在挖土,到後面就解放束縛大喇喇碰泥巴,並且也會分工合作搬運土推,最後完成10包的土袋唷!非常厲害~」陳議濃園長說:「透過製作窯土的活動,能夠預先為之後活動作準備,也顯示課程連結性與計畫性之周全,這也是讓活動得以延伸與發展的重要元素。而孩子的學習越豐富、體驗越多,對於成長也更有幫助。」

相關圖檔

相關連結(或延伸閱讀)

  • 市府分類: 教育文化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10-19
  • 發布日期: 2023-10-19
  • 發布單位: 臺中市立南屯幼兒園
  • 點閱次數: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