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屯幼兒園的幼幼班群從玉米育苗開始,歷經了2個半月,現在終於逐漸成熟,每一株都長著飽滿挺立的玉米,讓師生們都期待想採收下來,看看自己的努力成果如何。回想這段時間的努力與照顧,不論是施肥、拔草、澆水或為其立桿,都是孩子們一點一滴的辛苦與汗水所累積,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長豐收,大家格外開心與期待。
不過玉米究竟要怎樣判斷有沒有成熟,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分辨?為了解答孩子們的心中疑惑,幼幼班群特地一起到玉米田來觀看學習,瞭解有沒有方式可以簡單分辨玉米成熟與否。於是園長告訴大家,玉米成熟的判斷有三個方式可以參考:第一,觀看玉米鬚是否枯萎,如果玉米鬚呈現乾枯褐色,即是代表成熟可以採收;第二,可以用手指稍微按壓外圍玉米殼,如果按起來是紮實且顆粒飽滿,也是代表可以採收;第三,可以撥開包覆玉米的葉子,用部分窺視的方式看看尾端是否有生玉米,如果尾端有玉米,代表授粉完整成功,亦等於基部的玉米也長成熟,也是可以參照的方式。
就這樣大家掌握方法之後,孩子們開始判斷哪些玉米可以採,開始從外觀判斷;無論是從乾枯的玉米鬚、觸摸玉米是否飽滿、稍微撥開玉米葉子等,懂得這些方法之後,大家就更快地分辨出哪些是成熟玉米可以摘的玉米而摘玉米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要先將玉米向外側拔開,然後與玉米莖大於120度後再用扭轉的方式將玉米摘下。孩子們都非常興奮,尤其將玉米摘下時,伴隨著清脆的聲音,斷莖處還有點水嫩爽脆的模樣,更是讓人覺得好滿足。
而園長也跟大家說,玉米是一個很棒的作物,玉米鬚可以做成玉米水,可以解渴利尿。玉米可以做成很棒料理、玉米梗可以做成再生紙漿或再利用資源、玉米莖與葉則以做成很多環保建材或者當綠肥,簡直一整棵都是寶。瓢蟲班郭美娟老師:「玉米的種植過程時間較漫長,需要有很多的關心與耐心。要認真澆水、施肥和培土,並且要檢查有沒有蟲蟲。瓢蟲班的寶貝們,每天都記得照顧自己的玉米。學習關懷生命,是在種植玉米的食農教育最大的收穫。今天收成玉米,寶貝也分享自己種的玉米,真開心!」螢火蟲班李佩珊老師:「照顧植物在這一學期的活動裡佔了很大一個部分!透過動手幫植物澆水、培土、施肥,用眼睛觀察植物的狀況,經常地走到種植區看看植物,慢慢地等待玉米長大。當玉米準備結果穗、有經驗的園長爸爸發現需要人工授粉,又教我們怎麼進行人工授粉。玉米能順利採收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呢!很感謝園長爸爸以及身旁的老師們幫忙!」
蜜蜂班詹雯詠老師:「孩子們看見玉米越長越高,總期待著採收玉米的那一刻,看見孩子們彼此合作把玉米摘下時,呈現在孩子們眼前除了飽滿的玉米果實外,更在心中獲得滿滿的成就唷!」獨角仙班劉彥麟老師:「沒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帶著寶貝們一起種玉米,在教室玉米種子育苗再到玉米田種下玉米苗,看著玉米一天天長大,真的好神奇喔!看到現在長高高的玉米,即將能採收呢!真是覺得有滿滿的成就感,幼幼班的我們又解鎖了玉米的新世界。」陳議濃園長說:「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玉米成功長大,並且可以親手摘下甚至料理,大家真的是開心到極點。從一顆小玉米到變成可口一串玉米,這樣的變化與成長,相信對孩子們來說是最寶貴與獨特的經驗。」